都市快报 见习记者 凌姝文 摄影 陈中秋 通讯员 吕啸 沈榄
起雾了,是天要下雨吗?不,是湖滨步行街亮灯了。
如此以假乱真的效果,其实是平海路上的一段雾森光效。昨晚,即将开街的湖滨步行街在做最后的灯光调试,8点一到,便见平海路的银杏枝头泛出绵绵薄雾,在灯光的映衬下宛若仙境。
抬手过去,还能感受到丝丝凉意,手背上多出一层细密的水珠。
环顾四周,能看到飞檐翘角的路灯、如荧如豆的地埋灯、泛光如洗的墙门灯等——这是湖滨步行街献给大家的一份大礼,趁着夜色打开,将收获惊喜。
造型美、光效美、智慧美
“平海路雾森”自带仙境特效
今年初,杭州湖滨步行街与北京王府井步行街、上海南京路步行街、南京夫子庙步行街等11条步行街一起,被商务部纳入首批改造提升试点,目标是培育“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品位步行街”。
从地图上看,湖滨步行街的改造范围是一个横版的“千”字形,包括:湖滨路北至庆春路,南至解放路;东坡路北至庆春路,南至解放路;平海路东至延安路,西至湖滨路。
如果在灯光打开的一瞬间,你正好在高空俯瞰,一定能看到这样一幕:星星点点的光从漆黑中蔓延开来,下一秒就汇成河流,流经步行街的每横每纵,涂鸦出“千”字的清晰轮廓。
回到平地视角,沉浸的感觉会更加强烈,用一句诗来概括就是“湖光山色在门前,花香人影穿堂间”,诗中意境即为湖滨夜色。
昨晚亮灯后,我们在街头走了一圈,捕捉到湖滨灯光的三重美。
造型美。街角的路灯换上了新装,杭州feel十足,灯具顶部借鉴了屋檐翘角的建筑元素,中间显示屏借鉴三潭印月的石塔造型。
脚下的地面嵌上了形状各异的灯,其中东坡路邮电路口、平海路湖滨路口采用弧形灯带,东坡路仁和路口、东坡路平海路口采用点状星光灯,东坡路学士路口采用方形地砖灯等,一路走去就像踩在不同的跳舞键上。
光效美。以前,为了行车安全,湖滨步行街的四至范围灯火通明,可以用“明艳张扬”来形容;现在,庭院灯替换了车行道路灯,使整条街一下子暗下来了,变得“低调内敛”,两侧建筑的灯光也是能隐则隐,在墙上增添门框灯元素,利用较为轻薄、高效的LED技术,隐蔽灯具,同时达到泛光洗墙的效果,描绘出独具江南韵味的“杭州墙门”。
当然,最特别的还数“平海路雾森”。起雾时,沿着平海路从利星广场的南门走到西湖边,就像穿过了一片迷雾森林。水雾装置跟铁丝差不多粗,缠绕在树干和枝头,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。最低的喷头在距离地面5米左右的位置,喷雾时,雾气朝外扩散,几秒钟便云山雾罩了。
雾气最浓的时候,不少游客纷纷停下拍照,在雾中拗出各种造型,只能看到一个隐约的倩影。大约5分钟后,雾停了,10米外的景色又变得清晰起来。
智慧美。像守卫者一样立在街头的路灯和显示屏,还是智慧担当。翘角飞檐的路灯可以播放宣传视频,也可以调节亮度,每个灯杆上还有一键呼叫,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随时与指挥部和应急中心联系。
显示屏的名字叫智能导视系统,目前还没有完全装好,只有透明的框架,完工后就可以进行媒体资讯发布、实时广播、为手机充电、监测垃圾桶的即时容量情况、监测土壤干湿度进行智能灌溉等各种操作。
“醉杭州”LOGO、地面古诗……
遇见湖滨步行街,从东坡路开始
除了灯光,湖滨步行街的很多造景都已显山露水,东坡路的效果尤为明显。
从东坡路北入口开始走起,最先看到的是一个小水池,池中央立着“湖滨步行街”的标识物,就像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一样,在起点处有了一个显眼的形象标识。
路两旁的墙面上,涂鸦着湖滨步行街的“醉杭州”LOGO。
LOGO为不同浓淡的青绿色图案叠加,一眼看去有点像荷叶,但它真实的原型是西湖历代轮廓,因此,它其实是一个动态LOGO,展示了西湖从南宋至今的不断变化。未来,“醉杭州”LOGO将出现在街区的各种显示屏上,也有可能被印制在旅游纪念周边上。
继续往南走,在一次不经意的低头时,我发现了地面上的巧思。
“百十里街衢整齐,万余家楼阁参差(元关汉卿)”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(宋林逋)”……每隔几米,就能看到一句与杭州有关的古诗,遍布整条东坡路。
东坡路平海路口的立体花坛已经成型,最上面是“我爱你中国”五个大字,下方点缀着荷叶、三潭印月的石塔、荷花、锦鲤、雷峰塔等杭州元素,象征着杭州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。
穿过平海路再往南,便到了东坡剧院的大门口。
东坡剧院的建筑改造,主要引入了宋代建筑檐口、斗拱等要素,用现代的材料和手法提取宋代建筑的神韵。我们了解到,在国庆期间,东坡剧院还将迎来首演剧目《白蛇》,以轻歌舞剧为观众呈现不一样的“白蛇传说”。
眼下,湖滨步行街进入了开街倒计时,收尾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。工人们累了,便找一棵树坐下,这些树的花坛被设计成“四季座椅”的样子,可供行人歇脚。之所以称“四季座椅”,是因为这些“树池”被分段刷上4种颜色,明绿、淡绯、篾黄、云峰白,分别代表春、夏、秋、冬四个季节,富有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