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本土“菜篮子”,正在进行一场“智慧行动”。
今年上半年,浙江良渚蔬菜市场里新添设了一个配送中心。每天,从全国、全省各个种植基地里新鲜采摘的蔬菜瓜果,经过检验、清洗、切配后,从这里出发被送往杭城各企业、单位的后厨。
“通过打通市场通向消费者的‘最后一公里’,建立一条农产品上桌的‘智慧快速路’,将基地、市场和百姓餐桌连接起来,形成产业的闭环。”在浙江良渚蔬菜市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章金生看来,像自己这样的传统农批市场进行小单、自营配送的尝试,正是行业拥挤数字经济、探索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向。
个性定制化生鲜配送服务
无缝对接“最先1公里”和“最后1公里”
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,货源是最大优势。就拿浙江良渚蔬菜市场来说,这家在行业深耕30余年的老牌农批,与省内近半数高山蔬菜基地有合作,在海南、甘肃、内蒙古、广东、广西、河北等20多个省市拥有超过100万亩的种植基地,市场年成交量100万吨左右,可以说占据了杭州蔬菜供应的“半壁江山”。
“既然我们有品种最齐最新鲜的农产品,为什么不自己做生鲜切配,直通消费者餐桌呢?”在业内转型升级呼声日益高涨的现状下,一个大胆的想法在章金生脑海中跳了出来。
去年12月,他注册成立了杭州为家家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,组建起50多人的独立运营团队,并投入20多辆配送车辆自建物流,开发以产定销的个性化、定制化生鲜配送到家服务,通过农批市场的“手”将“最先1公里”和“最后1公里”无缝对接起来。
“以后,掌勺大厨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菜单在手机或电脑上下单,拿到净菜可以直接下锅。由农批市场自己做切配,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供应链资源,减少了中间环节,在成品价格上很有优势;另一方面,缩短流通实际上也节省了水洗、包装、物流等重复浪费,更节能环保。”浙江良渚蔬菜市场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章蔚郓介绍,目前为家家已为杭州多家超市、企事业及学校等单位食堂提供农产品配送服务,供应种类超过130种,日供应量约40至50吨。随着业务模式不断成熟和完善,为家家下阶段将会发展农产品零售切配服务,为更多市民提供便利。
农产品供应从此也有了“智慧大脑”
实际上,良渚蔬菜市场之所以可以做这样的创新尝试,得益于其早几年就已启动的数字化改造。
据介绍,该市场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从生产到检测、流通的溯源系统,市场内可扫码支付,交易全程可记录、可视化、可互动、可利用,正逐步向打造智慧农批市场的目标推进。
新增的切配业务相当于在智慧农批市场的基础上整合了“中央厨房”的功能,其从下单、加工到配送的过程依托于已建立的数字化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和反馈。而从另一角度来看,切配业务不仅打通了该产业链从“菜园子”到 “菜篮子”的流通环节,更倒逼和加速市场“智慧大脑”的构建和机器换人的智能化、精细化管理。
“接下来,我们将进口两条先进自动化流水线进行农产品加工,提升切配效率和配送速度,降低人工和运营成本;并通过厨余垃圾集成处理,把垃圾变成有机肥料,切实节能减排,将绿色环保切配落到实处。我们的APP即将推出,不久厨师、消费者点点手机屏幕即可一键预定自己所需的净菜产品。”章蔚郓表示。
业内人士表示,浙江良渚蔬菜市场构建农产品“智慧供应链生态系统”创新实践,也为其他传统市场探索转型升级、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本。据了解,作为商务部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,杭州鼓励市场各主体进行探索尝试,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新典型,为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提供了“杭州经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