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人店”能否拯救实体零售?
发布时间:2017-07-12 08:52:00 星期三   

正在进行中的淘宝造物节如同眼下的天气一样火热,而淘宝无人实体店“淘咖啡”的亮相更是引发了互联网和零售业界的集体关注。

根据见诸媒体的报道和现场“发烧友”的描述,这个“无人店”确实符合了“懒癌”患者和潮流人士对“新零售”的期待和幻想:入店前扫一扫店门口的二维码,输入支付密码后就会生成一个入场码,之后手机就可放入口袋不用再拿出,离店时只要穿过“支付门”就自动完成了结算和扣款,全程无需和任何人交流。

不过,几家欢乐几家愁。就在前天,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撤货停运的消息也在朋友圈刷屏。这家BingoBox缤果盒子无人智能便利店于6月初在上海开业,引来“尝鲜者”无数。但上海持续的高温,让这个“全封闭玻璃”构造的露天体验店“抗不住”了。据报道称,室外35℃时,该店内温度竟高达40℃,致使众多甜甜圈、巧克力等产品融化;而即使在开足空调的情况下,室内气温依然比室外高4℃。无奈之下,运营方只得贴出“由于技术调试,暂时停运”的通知。

“没败给市民素质却输给了持续高温”,这无疑给正在风口上的“无人店”泼了一盆冷水。尽管物联网、人脸识别、移动支付等“无人店”的基础构成技术正迅速发展,但目前看来,仍在徘徊前进而未能突破壁垒,并且无法真正兑现设计者给消费者画出的大饼。

就如“淘咖啡”,即使在当下众口铄金之际,仍能听到不少体验者的“吐槽”:有人在“支付门”走了三次还是无法支付,无奈下只能重新选择刷码。而“无人店”的始祖、被业界高度期待的Amazon Go,原定今年3月底向公众开放,最后也因“技术难以准确跟踪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”而延期开业。因此有人士直言不讳,目前技术所打造出的“无人店”,顶多算是“升级版自动售货机”,而后者的造价和管理成本、灵活性和功能补充性上都还略高于前者。

抛开花哨炫目的高科技术语的包装,回归到零售本质去探讨,以技术解放人力的“无人店”,是否就能拯救线下实体的销售?“便利店走出盈利困境的正确途径是创造更加有效的需求,在人力成本、租金成本等显性因素上下功夫治标不治本。”有业界人士如此指出。而以7-11、全家、罗森为代表的有人便利店的“逆向”崛起,也在某一程度上向“技术派”们重申零售的本质:贴心的服务才是促使消费者一再买单的源头。

尽管如此,我们既不必太过高捧“无人店”,也无需过度贬低。作为一项创新,它仍拥有无限广阔的空间。毕竟,谁都无法预料,技术的持续发展,将会带领世界在哪个拐角转弯。

来源:杭州日报   作者:王莉莉   编辑:张晓莉